四川凉山会东:种业兴则乡村兴

新闻探索 2025-09-15 01:30:21 94189

  仲夏六月,川凉村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绿意盎然,东种万亩芒果林在山风中泛起碧波,业兴五彩缤纷网智能化水肥系统正沿着梯田脉络输送养分。则乡这片位于川西南的川凉村兴土地,正以“智慧农业为引擎、东种特色产业为支柱”,业兴将攀西高原的则乡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。

  6月16日,川凉村兴走进铁柳镇可河村,东种五彩缤纷网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着采摘、业兴分拣、则乡装箱……一派繁忙的川凉村兴景象。种植大户王向科说:“这几年芒果行情相当不错,东种好的业兴年头收入在50万左右,效益非常好。”

四川凉山会东:种业兴则乡村兴

芒果丰收 凉山州委宣传部供图

  据了解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,铁柳镇因势利导,把芒果种植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打造。目前,全镇形成了覆盖可河村、上进村、花山村,面积达2万余亩的规模化种植集群。

  为确保群众“种得出、销得掉、卖得好”,铁柳镇积极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、科学化管理,全面推广生物肥料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,全力夯实芒果品质根基,努力拓宽销售渠道。2024年,全镇芒果产值突破1.2亿元。

  当芒果成为铁柳镇的经济林木,嘎吉镇则用小小的蚕茧演绎“数字蝶变”。今年春茧单产达45公斤以上,综合均价57.85元/公斤,嘎吉镇粮桑现代农业产业园柏岩茧站蚕农收入预计突破120万元。

  “以前养蚕全凭经验,要开窗和开门换气,现在手机能监控温湿度,系统还能自动调节温湿度,省力又高效!”蚕农王宗荣一边操作智能供育系统,一边说道。

  这正是嘎吉镇推广“智慧蚕桑”模式的成果。通过智能供育系统与滴灌系统的联动,确保小蚕发育期的营养供给标准化,使蚕体强健度提升15%,劳动成本降低30%左右。同时,依托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机制,推广标准化共育室和绿色防控技术,实现了蚕茧单产、产值“双增长”。

  此外,嘎吉镇采取“桑+粮+豆”复合种植模式,全镇粮桑融合面积达万亩,带动40户脱贫户,户均增收5000元,土地综合效益提升40%。

  在海拔2000米的淌塘镇,种茶同样有“搞头”。作为凉山州级现代林业园区,淌塘镇老鹰茶基地的3000亩老鹰茶,通过“合作社+公司+品牌”模式,2024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,带动1000余户茶农户均年增收4.8万元。2024年全产业用工量达4000人次,发放劳务费用60万元。淌塘镇老君洞村村民李兴莲说:“每天都能在家门口挣160元,赚钱顾家两不误,太巴适了!”

  从铁柳镇的万亩芒果林,到嘎吉镇的“蚕桑蝶变”,再到淌塘镇的老鹰茶突围,三条特色产业路径殊途同归——以科技赋能种业升级,以复合经营激活土地潜力,以联农带农筑牢富民根基,会东县正以生动实践,深刻印证着“种业兴则乡村兴”的发展逻辑。(罗昊)

本文地址:http://xiangtan.tcupfox.com/html/69f16799763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“智能文具”变玩具 花式“入学装备”沦为鸡肋

零碳园区,降碳“三部曲”(产经观察)

含新量撬动含金量 读懂江苏经济增量背后的“大”与“强”

双桥飞渡北盘江:从烽火记忆到复兴之路的钢索跨度

外交部: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

友情链接